課程設置

語言綜合訓練課


很多家長最初發現孩子的問題就是無語言,約有40-70%的自閉癥兒童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自閉癥兒童開始說話的平均年齡約為3-4歲,而語言問題往往是家長最早發現的癥狀,以至于很多家長對自閉癥兒童的認識,往往都集中在孩子的語言發育問題上。所以許多家長帶孩子到醫院或學校求助時,首先提到的都是語言問題:希望孩子能開口說話;希望孩子不要自言自語,希望孩子能與別人主動說話……而很多家長都認為只要孩子開口說話,其它的都是小事情,孩子能夠說話就是聰明的,正常的。
其實,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這是人們對自閉癥兒童語言問題的認識上存在的最大誤區。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之一,是孩子具備認知、情感、人際交往等基本能力后,他/她用來與別人溝通的工具。認知較差的孩子語言會長期處于模仿階段,沒有認知基礎,孩子的語言無法拓寬。他們不知道要說什么,要怎么說;情感、感知異常的孩子語言進步緩慢,即使有語言也很難發展自主語言,因為他們不知道言語的作用,不知道為什么要使用語言;有時候,甚至可能會出現我們訓練的孩子會叫“mama”,但卻無法聽到他/她面對母親自主深情的叫一聲“媽媽”。
孩子沒有任何口語,有些家長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說話,強烈要求給孩子安排以訓練發音為的課程,并拒絕參加任何其他課程。即便孩子出現語言,也有可能長期處于只會處于模仿單音節的階段,而且只有在老師或家長要求下才會跟著模仿,連基本需求也不會用語言表達。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來,這個孩子只參加“語言(發音)”訓練,而忽視了認知、交往能力的培養,所以孩子只有模仿的能力。實際上孩子的認知能力差,語訓老師教的口舌操老是學不會,給他講的發音要求也聽不懂,孩子根本沒有興趣學習,而即使孩子愿意學,也很難理解老師的意圖;孩子的人際關系及合作行為較差,造成孩子學習到的語言沒有機會運用,變成了只是應付老師家長的工具(鸚鵡學舌);而情感、感知覺方面的異常,漸漸使他失去了語言交流的動機;當孩子不知道要說什么時,為什么要說話時,他就只有靠模仿了,不能體會與人交流的樂趣,不知道用語言與人溝通,他就會失去學習語言的興趣。即使他學會了一些發音技巧,甚至有一天學會流利的說一些詞語句子,他的語言也是沒有價值的,反而會變成一種自言自語、喋喋不休的行為問題。
綜上所述語言綜合課程也因此應運而生。
既是綜合課,便融入了多個領域:認知理解/語言理解/模仿/口腔肌肉訓練/社交游戲......,在語言綜合課中會循序漸進深入領域逐個干預/多角度干預孩子的語言問題,換句話說:先奠定語言的前備技能(安坐/目光對視/認知理解/表達理解/模仿/服從度社交游戲等)再加以口腔肌肉訓練并在社交游戲及不同的人或自然環境中泛化孩子的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