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兒童程程的語言康復案例
武漢自閉康復訓練機構-心之初特殊教育學校:論抓住語言敏感期對自閉癥兒童的重要性
敏感期是一種與兒童生命相關的現象,并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那么什么是敏感期呢?通過對幼兒自然行為的細致、耐心、系統地觀察后指出:兒童在每一個特定的時期都有一種特殊的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促使他對環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對有關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對其他事物則置若罔聞。其稱為敏感期。而當孩子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對于普通兒童來說,語言發展是在自然不過的事情,普通兒童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是0-6歲,當嬰兒開始啼哭、凝視成人說話的嘴型,就開始他的語言敏感期,特別是在18-30個月時,他們會迎來語言爆發期,在這期間就可以學習到200-300個詞匯,掌握的詞性也在這個時間段迅速豐富起來,例如名詞、動詞、形容詞,在24-48個月之間就可以把單詞自合成短語或者句子,但孤獨癥譜系障礙的兒童最常見的早期癥狀就包括語言發育遲緩、沒有語言或者失語。而對于他們來說學習詞匯及語言結構是很困難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出現無法記住詞匯、區辯詞匯困難以及組合句子困難等問題。
本篇文章將從
1、孤獨癥兒童語言敏感期的表現及特點
2、孤獨癥兒童刻板行為與敏感期的區別
3、如何抓住孤獨癥兒童的語言敏感
這幾個方面去進行論述,以下是正文內容。
一、孤獨癥兒童語言敏感期的表現及特點
相對于普通兒童來說,孤獨癥兒童的器官以及心智發育都要普通兒童晚,孤獨癥最常見的早期癥狀就包括語言發育遲緩、沒有語言或者失語。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孤獨癥兒童的敏感期要比普通兒童來的晚;其次還有強度低,敏感期表現不如普通兒童明顯;在掌握詞匯以及句型的過程中,由于孤獨癥兒童的核心障礙有思維障礙,他們掌握的詞匯會比普通兒童要少,且無法靈活運用,在學習句型過程中還會出現組合句子困難、組合的句子生硬、不連貫等問題。
但敏感期的基本表現與普通兒童相似,例如在鸚鵡學舌,特別是一些有趣的象聲詞、語氣詞;會很有語言表現欲,他們會不斷的展示自己學到的新詞以及新的句子;說話“口吃”,這是兒童在不斷探索組織句子,家長不必過度擔心。
我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個學生尤為明顯。
程程(化名)是一個3歲5個月的自閉癥兒童,他在2歲8個月之前沒有語言,干預3個月后,程程能夠仿說a.i.u.he.wa等簡單的單音,此后,程程變得特別愛模仿大人的發音,例如呀、哦、烏、西,通過不斷的干預強化,在3歲時,程程已經能夠掌握50個以上的名詞,例如西瓜、貓咪、烏鴉、小汽車等,在3歲2個月時,能夠運動人物命名,例如媽媽、爺爺、老師、奶奶等,在3歲5個月時,已經出現“媽媽做飯、程程吃蘋果”這樣的人物+動詞+名詞的句子組合。自從學會了短句子,程程看到什么都會急切的拉著大人說,說完之后還會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大人,當大人夸獎且重復了程程的話,程程會興奮重復剛剛的話。
在這6個月期間,程程語言發展很快,但在這個過程中,程程所用的句型單一且簡單,他最常用的就是“媽媽抱抱”“要吃西瓜”,這樣簡單的句型,但對于形容詞、名詞、動詞的組合及時態確沒辦法理解表達,例如大象有長長的鼻子,程程只能夠表達鼻子長、大象,類似這樣的句子,再例如,雪花片掉地上了,程程只能表達“掉了,雪花片”,當大人糾正程程“雪花片掉地上了”,他也會鍥而不舍的去學習,直到磕磕巴巴的把一句話說完,當再次看到雪花片掉地上了,他會興奮的重復“雪花片掉地上..了”。從程程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以上表現。
二、孤獨癥兒童刻板行為與敏感期的區別
“刻板行為”指的是:“無明顯目的的,不變的,以固定頻率反復重復而無任何功能效果的簡單行為。
它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大類:刻板行為指明顯地毫無目的的運動或以一種相似的方式不斷重復的動作,例如,拍手、晃動身體、揮動手臂、手部和手指的動作等;而敏感期卻不同,從發生的時間來看,敏感期只在某一個年齡段出現,而刻板行為卻是持續性的,一直伴隨孩子的;從發生動機來看,敏感期是孩子對某一件事情尤為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通過各種途徑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而刻板行為是沒有內在動機、無目的的;從兒童發展角度來說,刻板行為對兒童的發展是毫無意義的,而敏感期確實孩子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這里強調一點刻板行為中也包含鸚鵡學舌,但這與語言敏感期的鸚鵡學舌不同,刻板的鸚鵡學舌,更多是機械性的、即時性的、無實際意義的,例如重復剛剛聽到的廣告詞、或者動畫片里面的臺詞,而這些句子會在不恰當的場合出現,或者不挑選場合出現;而敏感期期間的鸚鵡學舌會更具有目的性和實際意義,他們模仿的語言,會在下一個相似的場景中運用,在不斷的運用中,他們會逐漸理解詞匯和句子的意義。
三、如何抓住孤獨癥兒童的語言敏感
自閉癥兒童的語言敏感期不如普通兒童的明顯,所以,這就需要干預者以及家人要觀察孩子的細微變化,當發現孩子開始發生,且非常愿意模仿大人說話時,我們就要明白,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到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
1、及時回應及強化。孩子在學習初期,會出現試探、不自信的情況,例如聲音小、不敢直視對話的人。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及時鼓勵孩子“你說的太棒了!你說的非常清楚!你真厲害,又學到一個新的詞匯!”
2、及時糾錯,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會出現運用錯誤、表達錯誤的情況,例如老師在和孩子玩丟球,孩子卻說:“球掉了”,媽媽在做飯,卻表達成媽媽吃飯。所以在孩子表達錯誤后,一定要立即糾錯,以免以后出現同樣的錯誤。
3、及時輔助。孩子在表達較為復雜的句子時,會出現口吃或表達不清晰的情況,例如孩子想讓媽媽幫忙拿餅干,他只能焦急的表達“媽媽,吃餅干”,這是我們就要輔助孩子將句子說完整“媽媽我要吃餅干”
4及時延伸和泛化
孤獨癥兒童思維障礙會影響孩子的自主泛化以及舉一反三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及時輔助孩子泛化,例如孩子表達了“雪花片掉了”,大人便可以創造一個情景:大人丟雪花片,引導孩子說:老師丟雪花片
四、孤獨癥兒童在抓住語言敏感期后的表現
我們依舊來看看程程的例子,程程在2歲8個月之前,由于語言沒有出現,表達需求只能用肢體表達,如若大人不明白,程程便急的滿臉通紅,滿地打滾,而在3歲5個月后,程程在也沒有出現過滿地打滾的情況,在需求比較復雜時,例如不想上課時,他會拉著教導者走到教室門口,說:“找媽媽,老師拜拜”;社交能力有所提升,程程在3歲2個月時,能夠運用一些簡單的社交詞匯“你好!”“拜拜!”“謝謝老師/媽媽”“給你”“一起玩”等等;語言理解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程程在4歲時,能夠聽懂《小蝌蚪找媽媽》《烏鴉喝水》的故事,在大人講述3-4遍后,能夠看著圖片簡單的講出故事的大概內容。
由此可見,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是可以從多方面促進孩子發展
1、孩子表達能力以及情緒穩定
2、社交能力的提高
3、語言理解能力的提高
語言敏感期的到來,對自閉癥兒童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階段提升到另一個階段,是他們發展過程中一個重中之重的環節。敏感期也是短暫的,不是永久不變的,它只持續一段短暫的時期,只要消失,就永遠不可能再現。愿所有的家長與教導者都能抓住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為孩子的未來成長筑起希望。
參考文獻:
《坐看聽說》凱思林.安.奎爾
《捕捉兒童敏感期》孫瑞雪
以上由湖北省自閉癥(孤獨癥)兒童、智力障礙兒童定點康復機構-心之初教育個訓部-ABA孤獨癥康復師、音樂治療師:劉苗苗老師分享。
“心之初特殊教育學?!卑鏅嗨?,仿冒必究!禁止任何形式的商業用途,轉載請注明出處。